林祿公生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年),317年隨晉·元帝南渡,授招將軍。晉·明帝·太寧三年(325年)敕守晉安郡(今福建),定居晉安,八閩林姓始祖。東晉·永和十二年(356年)病卒,享年68歲。
晉安郡王林祿墓,位於泉港區塗嶺鎮清美村九龍崗,閩林始祖陵。
01,衛星圖看來龍
圖1,分龍一枝,屈曲穴。
02,衛星圖看到頭
圖2,來時有帳,只是到頭缺少本身枝腳。
03,衛星圖看到頭結穴
04,衛星圖看明堂
圖4,此順水局,1、7公里即“玉笏朝天”處,見上次我發表莊應禎墓
05,於左前青龍方側看穴星
圖5,樹多照不出穴星形,現用線條示意,是貪狼體,後方少祖是金水星,行脈轉文曲水。
06,於左前青龍方側看穴星
圖6,看甚出形,如非用線條畫出,看不出是貪狼體。
07,於左前青龍方側看穴星
圖7,星頂是聳,有大石居頂,下脈中腰分開八字砂。
08,於左前青龍方拉鏡頭側看穴星
圖8,尖聳,中腰開八字軟砂,綠圈內是墳。
以下第9-20圖借用網絡視頻截圖,讓大家角度來了解。
09,航拍穴場
10,航拍穴場
11,航拍穴場
12,航拍穴場
13,航拍穴星
圖13,感不明顯,故畫線條示意,星頂垂脈,急落。
14,航拍來龍
圖14,來龍束咽,後起水泡,再起星頂。
15,航拍來龍
圖15,來脈屈曲,自少祖偏下。
16,航拍白虎砂
圖16,借來龍送砂白虎砂外纏。
17,航拍白虎砂
圖17,右前方山脈借作外白虎砂
18,航拍明堂
圖18,水局,以前有沒有近案可知了,現代開發公路。朝向玉笏朝天山嶺,有朝山,處是大海。
19,航拍青龍砂
圖19,左邊是另一枝龍(玉笏朝天即是此處去脈),藉以作青龍砂。
延伸閱讀…
20,航拍青龍砂
圖20,左一枝龍過峽處,藉此脈青龍砂。
21,於山腳仰看穴星
圖21,此陵墓門樓,上書“晉安郡王”。
22,於山腳仰看墳墓
圖22,墓山腳,後靠星頂。
23,拉鏡頭看墳墓
圖23,拉鏡頭看,發現一個問題,墳後方,知道是什麼時候修改時,沒有培厚后土,形成仰瓦狀,這樣下雨會有很多水流下。
24,進了陵門看穴場
25,進了陵門看穴場全景圖
26,進了陵門拉鏡頭看穴場
27,進了陵門看穴場全景圖
28,看墳墓
圖28,看墳墓,看到後方凹狀。
延伸閱讀…
29,側看墳墓
圖29,側看看到因為墓後凹狀,形成了雨後流水痕跡,即是“水淋頭”,印像中記得以前看過一張年代圖片,那時候好像沒有這狀,應該是後來修墓時,培土勻造成後天水淋頭。晉安林氏宗親會如有緣看到,理應商量培土加厚加圓後方,水分開。
30,側看水淋頭痕跡
圖30,側面看,可見流水流下痕跡。
31,側看水淋頭痕跡
圖31,一點看,水流痕跡和因為而青苔。
32,側看水淋頭痕跡
圖32,看,牆上粘滿流水帶下泥土,以及青苔(我來時候旱季,青苔乾枯了)。
33,於墓前看明堂
34,於墓前看明堂全景圖
35,於墓後俯看穴場
36,於墓後看明堂
37,於墓後看明堂全景圖
38,墓後樹根下插有鋼筋
圖38,觀察墓後下脈時,發現了不知何時人插了一條鋼筋墳後數米樹根下。
39,墓後樹根下插有鋼筋
圖39,此物插於墳後有破壞風景作用,雖然說,此地一千七百多年過去了,紀念意義於風水意義,但遭此破壞,理實,故晉安林氏後人如有緣看到,可反映宗親會,及時處理宜。
40,於墓後拉鏡頭看明堂
圖40,於墳後看明堂,可見遠方有山相應,只是力量,若無近案難以收拾內局。
台中林氏宗廟(地人俗稱林祖厝)位於台中市南區,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三級蹟。原創建於清嘉慶年間,初名“林祿公祠”,建於內新莊(今台中市大里區內新里);台灣日治時期昭和5年(1930年)遷於現址。
林氏宗祠是同屬漳州縣親族霧峰林家林獻堂樹仔腳林家林耀亭創辦,位於內新莊林祿公祠召開第二次籌備會,會員推舉林獻堂建築實行委員長,並決議新建宗祠應另擇它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