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龍脈斷了怎麼接】史上那些挖別人祖墳的事 |龍脈斷了能再接上嗎 |龍脈斷了能再接上嗎 |
命理

【風水龍脈斷了怎麼接】史上那些挖別人祖墳的事 |龍脈斷了能再接上嗎 |龍脈斷了能再接上嗎 |

~挖祖墳這種陋習之所以歷史上上演,主要是因為迷信風水結果。人們大都相信,一個家族之所以發達,程度是因為他們家族葬到了一塊風水寶地。相應,於帝王家族而言,他們相信如果他們祖墳葬在了龍脈上話,那麼龍脈保佑下自己家族皇位會千秋萬代。如果龍脈斷了,或者祖墳挖了,那麼意味著自己家族和國家衰落。所以,古代,不論是王侯,還是普通百姓,相信陵墓風水存在。

因為有這樣心理基礎,所以歷史上會出現挖祖墳事件,其目的使挖祖墳家族從此一敗塗地。,於挖帝王祖墳,其政治目的是顯而易見:從政治和心理上來打擊自己所要反對帝王。可否認,挖祖墳行為和帝王倡導道德價值觀是相符合,但是中國古代複雜歷史背景之下,有著某種合理性。

處於西陲秦國之所以能夠一個起眼國家而一統天下,說是沾了龍脈風水光。此基礎上,說法是,秦王占據了周天子墓穴,所以使得秦國從此鴻運當頭,得以一統天下。關於這一說法,其背後“理論”便是,考古學家考察咸陽塬上“週陵”時,發現西周王陵和戰國秦君墓同穴!

考古隊考察了位於咸陽市城北“週陵”,並且探明了周陵外園牆,南陵和北陵共用陵園園牆以及兩陵各自墓道,發現了6處建築遺址、27座外葬坑、161座陪葬墓。現在陵墓共有南、北兩座,南陵外形截錐體(即“覆斗狀”),平面基本為方形。北陵南距南陵145.8米,外形基本截錐體,方錐體圓,平面基本為方形圓。兩座墓葬形制“亞”字形,封土四面中部各有墓道一條,平面梯形。

以來,人們大都相信“週陵”西周文王、武王墓合稱,南周文王之陵,北周武王之陵。不僅如此,考古人員於2004年發現了周公廟遺址群,而且相伴隨著是出土了一些甲骨文字,價值,讓考古界堅信此處西周王陵。

但是,後來隨著考古成果發現,先前所作推斷動搖了起來。因為考古隊陵園內地表發現了散落大量磚塊、瓦片,並殘瓦片外表上發現有繩紋、繩紋、籃紋以及素面。有關資料推斷,素面圓瓦曾存在於戰國早期,到了戰國中晚期很少了。結合以往文獻記載以及此次考古調查勘探成果,有些考古專家認為所謂“週陵”其時代應為戰國晚期某代秦王陵,而非傳說中周王陵。

第一,歷史上考古文獻記載傾向於此處是秦王墓。 《集解》引《皇覽》曰:“秦武王塚扶風安陵縣西北畢陌中,塚是。人以為周文王塚,非。周文王塚杜中。”《正義》引《括地志》雲:“秦悼武王陵,雍州咸陽縣西北十五里。”《皇清經解》引孫星衍《畢陌畢原考》雲:“畢陌渭水北,秦文王、武王葬,即今咸陽陵,諸書,其誤宋人始。”

第二,陵園的佈局分析,這座墓符合秦墓規制。因為墓東西方,東西方“亞”字字形符合戰國晚期秦王墓特點。此外,陪葬坑內所陳列器物次序情況來判斷,墓葬應該不是西漢時期。而且,是,考古過程當中發現了一些青銅器,其紋路特徵專家鑑定戰國晚秦時期器物。

鑑於以上理由,這些考古專家認為,所謂“週陵”其實應該“秦悼武王或者秦惠文王”墓。既然“週陵”並非周王陵墓,那麼週陵哪裡呢?

來說,周朝後陵有封土,歷史文獻此記載很多。但是,周王陵是樹不封,而文獻此少有記載,因此尋找難度。所以,綜合分析這幾種情況,可能是,最初墓穴原址是周王陵墓,因為他們樹不封,所以戰國時期秦王其上修建了自己陵墓,由此造成了同穴特有歷史現象(此,我們後文中專門介紹)。

隨著問題日趨明朗,一些風水術士有了所謂佔墓穴討鴻運說法。而且戰國後期發展趨勢印證了這一點,偏安一隅秦國佔天時、地利情況下,消滅了其他列國而一統天下。如果因為陵墓風水話,那麼秦始皇應該謝謝他老祖宗了。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總擔心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江山別人搶了去。他聽方士說,統治天下者,祖陵葬龍脈上。於是,使他統治能夠綿延千秋萬代,秦始皇想盡了各種招數全國各地來挖掘龍脈,避免有人稱王稱帝。但是事願違,造成了天怒人怨,天下大亂。,人們揭竿而起,奮起反秦,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短命王朝。

那麼,秦始皇是如何各地興師動眾挖龍脈呢?

春秋戰國時代,丹陽是楚國屬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楚國江南地帶,並設置會稽郡,管轄今江蘇東南部和浙江東部,丹陽改為了雲陽縣。這樣一個小小的雲陽縣邑,不知讓秦始皇費了多少心思,不惜代價地來破壞此地“王氣”。

,秦始皇這樣做是有他原因。當初,他東巡路過丹陽境界時,史官占卜稱:雲陽有“王氣”。因而,秦始皇是害怕丹陽會出皇帝來爭奪他江山,所以下旨來破掉丹陽“風水”。這其中一個“舉措”,帶有“王氣”“雲陽”縣名改為“曲阿”。第二個舉措,將“會稽馳道”丹陽地段改得彎彎曲曲“截直道使曲”,直道修成彎道,其目的是了破丹陽“王氣”。

這名字改了,道路弄完了,但是方士預言是應驗了。秦始皇死後430年(222年),丹陽出了第一位皇帝–三國吳大帝孫權。孫權原籍浙江富陽,後祖輩移居曲阿(今丹陽司徒鎮),祖父孫鐘丹陽司徒種瓜生,死後葬於司徒白鶴山,其父孫堅死後葬於丹陽司徒吳陵港,墓叫“高陵”。到了南朝,丹陽出了兩代開國皇帝。其中一位是蕭道成,字紹伯,小名鬥,是南朝齊高帝,丹陽訪仙鎮蕭家巷人,享年56歲,死後葬於丹陽胡橋獅子灣“泰和陵”。另一位便是蕭衍,字叔達,史稱梁武帝,是丹陽訪仙鎮蕭家巷人,549年一場大禍中身亡,享年85歲,葬於丹陽荊林三村巷“修陵”。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國富力後,櫟陽遷現咸陽市東北二十里古都咸陽。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天下十二萬戶富豪遷到此地,設置成帝,對都城規模,秦始皇擴大,並建造“東西五里,南北千丈”、可容坐萬人,到秦朝滅亡建完阿房宮。

風水學家看來,咸陽城是一個不可多得風水寶地。它九峻山祖脈,渭河平原為明堂,渭水為朱雀,關住了九峻山來氣而聚成正穴。這樣,咸陽介於九塔山以南,渭河以北,山水映照。同時,於九峻山主脈,加上秦始皇坐天下於此地,於是秦始皇仿效紫微宮,建造宮室145種,有信宮、甘泉宮、興樂宮宮殿。咸陽宮可謂殿宇林立、樓閣相屬、曲廊幽徑、花香景深。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徵發刑徒七十餘萬人伐運四川、湖北地木材,開鑿北山石料,故週都城豐、鎬之間渭河以南皇家園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建築精英靈秀,營造一座朝宮。這座朝宮便是後來稱為阿房宮宮殿。秦始皇渭水引入內,象徵天河,皇宮標示北極星,告知世人咸陽是帝都,宮殿是天子住所不可動搖,整個都城建成一個宇宙圖式。不僅如此,秦始皇死後自己皇陵選擇建在渭河平原東北臨潼,南依驪山、北跨渭河,形成氣度皇家氣派。

但是,有人說,秦始皇依靠龍脈,附阿房宮宮殿設計項羽一把火燒了個精光,這是嗎?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姓項名籍,字羽,古代中國將領及政治人物,秦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人,秦末時楚懷王封魯公,公元前207年決定性戰役鉅鹿戰中統率楚軍破秦軍,後“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唐詩人杜牧《阿房宮賦》中濃墨地描寫了阿房宮後,無限感慨地歌詠:“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尋找項羽火燒秦宮證據,2002年考古學家來到今陝西西安西郊三橋鎮以南,東起巨家莊,西古城村阿房宮遺址上,開始了探索。雖然採用多種設備和方法,但是,結果出乎人們意料:沒有發現阿房宮火燒痕跡。會會因為兩千多年過去了,無數次風霜雨雪侵襲,大火留下痕跡抹去了呢?進行,阿房宮考古隊來到了漢代長樂宮遺址,東漢末年,長樂宮和漢代其他宮殿,逃不過焚毀命運,兩千多年過去了,這裡火燒過痕跡歷歷目。

那麼,是不是流傳了兩千年西楚霸王項羽軍隊入關後,移恨於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為灰燼說法呢?

考古學家發現,人們所說阿房宮遺址是阿房宮前殿遺址,阿房宮前殿遺址夯土台基東西1270米、南北426米,台基上面西、北、東三面已有夯築土牆,牆頂部有瓦鋪設;夯土台基上面沒有建築南牆。三面牆裡面沒有發現秦代文化層和秦代宮殿建築遺跡。路土分佈情況來看,人們是夯築台基用土南面運到北面,北面開始南夯築台基。專家大膽地推測,阿房宮所有工程只有前殿建成了台基,其他工程動工,阿房宮沒有建成,沒有像史書記載那樣項羽放火焚燒!

我們翻看歷史可以發現,《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項籍從長,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屠咸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項羽是咸陽採取了燒、殺、搶虜政策,然而這裡並沒有明確提到火燒阿房宮。 《史記·項羽本紀》載:“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這裡也隻字提火燒阿房宮。火燒可能是秦朝其他宮殿。 《史記》中另一條記載側面證明阿房宮並建成:“四月,秦二世咸陽,曰:’先帝咸陽朝廷,故營阿房宮。室堂,會上崩,罷其作者,复土酈山。酈山事畢,今釋阿房宮弗,是章先帝舉事過。’復作阿房宮。”但是,這年七月陳涉、吳廣反了。前後這麼點時間,顯然建不成阿房宮。

既然阿房宮前殿沒有建成,前殿夯土台基上面沒有宮殿建築,項羽沒有渡過渭河來放火燒一個沒有宮殿建築夯土台子,所以傳說認為項羽燒了阿房宮是錯誤!項羽雖然沒有燒阿房宮,火燒秦始皇龍脈建的鹹陽城其他宮殿是不爭事實。

隋煬帝楊廣殺父繼位,成為隋朝第二代皇帝。登上皇帝寶座後,隋煬帝本性顯露,民眾實行暴政,激起了天下人公憤。於是,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湧,其中一支便是太原李淵家族領導。

得知李淵家族反隋消息後,隋煬帝深知李淵家族實力,他去反思自己暴政,反而幻想挖斷李淵家族龍脈方式來打擊李氏集團,然而,他沒有找到,落了個死於非命下場,可嘆。

李淵起兵後,他長安民眾“約法十二條”,除此之外,隋各項法令廢。當時,隋大臣陰世師、骨儀犯上作亂者要發掘他祖墳、污辱他祖先法令,命令京兆尹尋找李淵五服祖墓所在地,其全部挖掘開來,並屍骨拋野地裡。李淵此痛心,每一提及流淚。

說陰世師,懂陰陽風水,派兵士去挖李淵河東老家祖墳那天下午,當兵士挖開李淵祖父李虎墳墓,突然,中躍出一條青蛇,蛇身有水桶,那蛇高昂起頭,“哧哧–”地呼嘯著沖兵士們,兵士們閃開,陰世師揮劍上前,不料蟒蛇吐出一團霧氣,陰世師當時昏倒地。當時,蟒蛇身邊有大小不一三條青蛇和二隻金蟾,四散逃避,兵士們趕殺,一隻金蟾跑開了,其餘隋軍刀劍殺死了。李淵軍隊攻克長安後,投降兵士供認了陰世師惡行,李淵,命隴西公李建成陰世師人斬殺於朱雀道。

雖然李淵祖墳挖掘了,但是隋朝天下農民起義和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雙重合力下走向了終結,而修成正果是李淵、李世民父子。

北宋釘破太原龍脈,火燒水灌太原城

五代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病死,七歲恭帝繼位,時任殿前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掌握了軍權。翌年正月初,趙匡胤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發動兵變,黃袍加身。並率軍入開封,脅迫週恭帝禪位,奪取了皇位。趙匡胤領歸德軍駐宋州,所以建國號宋,於開封。史稱北宋。宋王朝建立,結束了自唐末而形成四分五裂局面,使中國歸於統一併逐進入中國濟、文化、科技鼎盛時期。唐朝時有五千多萬人口,宋朝人口時突破一億。宋人有曰:“生民以來,能濟登茲者,未有如宋之隆。”

宋朝建立初,使宋王朝能長治久安,而不致成為繼五代後第六個短命王朝,北宋王朝製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針,大力實施“枝”政策之外,還致力於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割據局面,是宋太宗聽說,當時北漢統治晉陽出過幾個皇帝,是個“龍城”後,帶兵攻下太原城,並火燒太原城,水灌太原城……

太原稱晉陽,它西依懸甕山、東臨汾河水,地勢十分,城堡十分。晉陽城城池,唐以後五代,這裡一些野心軍閥作為割據稱雄堡壘,稱王稱霸,自立帝。太原經歷了後唐、後晉、後漢、北漢幾個王朝。

979年,宋太宗親率大軍,來到太原城下指揮攻城。晉陽城,使得宋軍損失,內外馬步軍軍頭王廷義,殿前指揮使部虞侯石漢卿陣亡,李漢瓊、荊嗣、呼延贊、韓起重傷,以下將士傷亡者不勝數。當時,主要是於宋統一中原,南方,傾全力攻晉陽一城,晉陽孤城難守,北漢主才降宋。自此,北漢十州全部歸入宋版圖。五代十國時期後一個分裂小王朝消滅了。

太原城攻破後,宋太宗趙光義決定平毀太原城,這是出於多方面考慮。是晉陽城城池,易守難攻,宋軍強攻晉陽造成損兵折,損失,故宋太宗決心徹底平毀晉陽城消心頭恨。其次是當時李唐是晉陽起兵而奪取天下,到唐末五代一些割據者晉陽爭奪天下,或抗衡中原王朝,望氣者認為晉陽有王者氣,這是宋太宗要嚴加防範。是宋太宗繼位時,多有道教人物相助、道教附會天象認為:宋起地歸德(今河南商丘市)屬於“商星分野”,而太原屬於“參星分野”,參商相見,這樣,當中央政權時,太原地區後服,而當中央政權時,太原叛亂,因此,太原列為方鎮,應當降低它等級。鑑於上述原因,宋太宗決定平毀太原城,讓居民遷往汾水東新城,設立并州府遷到榆次。居民出城後,宋太宗下令放火,“萬炬皆發,宮寺民舍,一日俱盡”。第二年四月,宋太宗封堵汾水、晉祠水,灌入太原。太原城火燒、水灌,變為一片廢墟。往日譽為“錦繡太原城”,並逾千年大都會復存在了。

太原舊城毀後,宋太宗命太原治所從榆次遷到唐明鎮(即今太原市)。逃出城百姓聚集到這裡定居下來。於此處地理位置十分,982年(宋太平興國七年),宋太宗趙光義派三交部署潘美唐明鎮基礎上,擴大範圍,修築城牆,興建太原城。宋初修建太原城是一座土城,城池周長5.28公里。築四門:“東曰朝曦;南曰開;西曰金肅;北曰懷德。城西南現迎澤大街北邊,西至現新建路東邊,後小河、東後小河是當時北面東邊城壕。說趙宋修太原城街道時,筑成丁字街,取其諧音,“釘”破“龍脈”,使太原出現“真龍天子”,危及趙宋天下。並忌諱使用“晉陽”、“太原”名稱,而設為州軍事,派潘美、楊業把守。

金代詩人元問《過晉陽故城書事》講到此事時說:“南人鬼巫機祥,萬夫畚鋪開連岡。官街十字改丁字,釘破并州渠亡。”晉陽城平毀了,但太原戰略地位並沒有變,當時遼,建遼契丹游牧民族,其騎兵可以南下太原,太原街道修成“丁”字形對阻遏遼騎兵馳騁是起了積極作用。

李自成(1606~1645年),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他率領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城,逼死了明崇禎皇帝,建立了大順政權,但農民起義軍吳三桂和滿清軍隊聯合夾擊下敗亡,李自成死於非命。有人說李自成和崇禎兩敗俱傷是因為互斷了對方龍脈,使多爾袞撿了一個,這是怎麼一回事?

關於明皇族朱氏龍脈說,據《朱元璋系年要目》介紹,朱元璋祖居江蘇省句容縣通德鄉朱家巷。元朝初期,逃避官府苦役,朱元璋祖父朱初一攜帶全家老小,逃到泗州、盱眙一帶,居住古泗州城北13裡孫家崗。

王文祿《龍興寺記》記載著這樣一個傳說:楊家墩家有個窪窩,朱元璋祖父朱初一臥於其處。有一次,一個道士路過此處,見了這個地勢說:“葬於此處,後代可出天子。”

道士徒弟追問原因,道士說:“你若是不信,拿個枯樹枝栽這兒,十天之內能起死復生”,朱初一試驗了一下,果真如此,於是道士話告訴了朱元璋父親朱世珍。十年後,泰定四年(1327年)朱初一病死,如道士所言,葬於此。半年後,朱世珍妻陳氏即懷了朱元璋。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紅巾軍,一路登上皇帝之位,1386年,朱元璋命皇太子朱標,帶領文武群臣和工匠,到泗州城北楊家墩,開始修建祖陵。後增修,28年,耗費大量資金,到永樂十一年(1413年)他高祖、曾祖、祖父三代陵墓全部修建。,楊家墩改稱明祖陵。李自成攻破此處後,破壞明朝龍脈,明祖陵破壞一塌糊塗。

具有諷刺意味是,打擊李自成起義軍,崇禎皇帝派人挖了李自成祖墳。

李自成是陝西米脂縣人,小苦大仇深,和一些百姓參加了高迎祥領導起義軍。後來因為作戰和有智慧,得到高迎祥賞識,後,接替高迎祥成為起義軍首領,所到處,百姓雲集響應,一時間朱家天下搖搖欲墜,李氏“帝王之相”隱隱可見。此時,崇禎帝不知聽了何人建議,希冀伐掘李自成祖墳辦法斷其“龍脈”,洩其“王氣”,使“賊勢破矣”,從而挽廈於倒。崇禎十五年(1642年)正月初八,接到崇禎皇帝密旨陝西總督汪喬年命延安府米脂縣縣令邊大綬人進山尋找李自成祖、父墓地。

,邊大綬找到了參與埋葬李自成同鄉李誠。拷訓,李誠邊大綬提供:“記得李闖祖父下葬掘土時,地下面有三個空穴,其中一個空穴發現有一隻碗,當時土填了兩個空穴,其中一穴安葬,並用黑油點燈放在墓內棺前。因此,只要找到那個置有碗墳墓,便是李闖祖墳。”

李誠提供線索,邊大綬下令尋找,但是,一連掘了數座墳,見碗。到天晚,難以下山,他們坐在李自成窯中烤火。翌日凌晨,他們挖了數家墳塚,到了正午時分。一墓中發現黑碗,照李誠說它是李自成祖父墳墓了。挖出來骷髏如黑墨,額骨上長出了六七寸白毛,狀極。李自成祖父墳左側下方有一座墳墓,李誠指認它是李自成父守忠墓。墓頂有一棵榆樹,如臂膀,枝葉,邊大綬命人砍下榆樹,不料樹倒墓開。墓中蟠著一條白蛇,“尺有二寸,頭角嶄然”,役卒上前捕捉,蛇置於練總郝光正行裝袋內。役卒棺木打開後,見所有骨節變成青銅色綠色,額骨上有六七寸白毛。其餘七八座墓中骷髏上有白毛。邊大綬斷李自成“龍脈”,派人舊址上邊大小垴之間挖下二十米、五米大壕,他命人骨骸“聚火燒化”,並周圍“大小樹木一千三百餘棵斫伐”。

挖李自成祖墳過程,邊大綬詳細記錄了陝西督軍汪喬年呈報《塘報》中,陝西督軍汪喬年得知後,嘉獎綬:“據來報,知闖王墓開,可以製賊死命。他日功成,定當首敘以酬。”然而,崇禎皇帝這一招並奏效,前一年,李自成農民軍河南攻城破邑,所向披靡,並進逼潼關、直指西安,結果是眾周知:兩年後李自成攻占北京城,崇禎跑到皇宮北面萬歲山投繯。

李自成崇禎挖龍脈上兩敗俱傷,這成就了清軍領多爾袞。他功業基礎上,順治皇帝成為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開創了大清王朝歷史篇章。

中國歷史上,有六個王朝南京。 211年,吳大帝孫權石頭山金陵邑地築石頭城。 229年此建都,名“建業”,都城周長11公里,開始了南京都城史。晉滅吳後,於太康三年(282年)改建業為“建鄴”。建興元年(313年),避司馬鄴諱,改為“建康”。五胡亂華,西晉滅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建武元年(317年)司馬睿建康建立東晉(317~420年),南京從此成為正統中華文化中心。東晉後,宋(420~479年)、齊(479~502年)、梁(502~557年)、陳(557~589年)此建都,史稱南朝。南朝與此前吳、晉合稱“六朝”。南京城西北瀕臨長江,東有“龍盤”紫金山,西有“虎踞”山,北有玄武湖,南有雨花台,山水環抱,形勢。

關於南京風水,當年蜀國軍師諸葛亮順江而下時,看到金陵古城,失聲驚叫:“鐘山龍蟠,石頭虎踞,乃帝王宅!”東晉大臣王導說:“建康,古之金陵。”然而,十分奇怪的是,這座王氣古城,於此六個王朝,短命,東吳69年,東晉102年,南朝宋59年,齊23年,梁55年,陳32年。後來,初於此,一世而,50餘年。太平天國建都南京,維持了9年;有人認為,楚王埋金以鎮王氣,風水沒了;有人認為,是秦始皇斬斷地脈,斷了龍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城沒有成為城時候,吳王屬地,後來越王占領。接著,楚王趕走越王,駐軍江邊獅子山。有一次,楚王巡視自己疆土,登上獅子山,環望四周,看到此處風景,喜悅之情油然而生。可是突然,楚王臉色陰。大臣們忙問原因,楚王地說:“這地方風景雖,但王氣太盛!”大臣們表示要想法子解決這個問題,不能讓這裡出帝王,於是徵集解決這個問題辦法。有一巫師來應徵,設計了一個方案,即獅子山上埋一批黃金,黃金鎮壓此地王氣,可保出帝王,此乃黃金“鎮王氣”。楚王後,大臣們操辦獅子山頂挖坑砌磚,埋下一批黃金。

皇家習慣,地上建築物稱為宮,地下建築物稱為陵,埋金子地方叫“金陵”了。這個地方名字叫“金陵邑”,“邑”是“州”級點,“縣”級別高點軍事重鎮建制。從此,這個地方有了金陵名字。

有一種說法是秦始皇斬斷地脈,斷了龍氣。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金陵。秦始皇深深這裡虎踞龍盤氣勢吸引。但是,陪同左右是方士生、仙導沉默寡言。秦始皇問:“金陵形勝,氣象萬千,兩位沉默寡言?”兩位方士憂心忡忡地秦始皇說:“金陵地形,氣勢磅礴,乃龍脈地勢,王氣,若採取對策,五百年後會有天子坐鎮!”

秦始皇驚失色,他自認為自己是始皇帝,自己子子孫孫永天下一統皇帝,怎能金陵天子出現?於是詢問對策。兩位方士指著處方山說:“方山地處金陵東南,你看,方山頂部如官印,人稱天印山。天印,是上天賞賜官印,決定了金陵之地王氣興衰和吉祥命運。斷了方山龍脈,阻隔了金陵王氣。引淮水貫穿金陵,通達長江,讓這條秦淮河衝盡王氣,陛下可以高枕無憂,皇帝之位千年萬世、萬萬世了!”

秦始皇見金陵城北獅子山、馬鞍山氣勢,於是命令此兩座山斷了山脈,並金陵改稱秣陵。秣陵意飼馬草料場。秦始皇命令下,大量軍士開始了行動,方山截斷,淮水貫穿了南京城。

,這兩種說法只是傳說。南京之所以沒有出現於此王朝,有地理、經濟、人文原因。從地理上來說,南京依山傍水,虎踞龍盤,易守難攻。此處建都天子們,一開始著眼於“守成求”,缺乏攻略開拓,問鼎中原進取雄心。而且南京處於整個中國東南一隅,一道長江“天塹”它北中國隔斷,於偏安苟且。

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個詞叫做“尋龍訣”,相信很多人第一反應前兩年盜墓題材說了,那裡面有多關於尋龍訣故事。

說起來尋龍訣是什麼直白尋找龍脈意思,大家知道中國有一門世界特有學問叫風水學,而龍脈風水學中一塊組成部分。

但是今天我們今天要講不是怎樣尋龍脈,相反今天要探索是關於一場斷龍脈活動,披露:劉伯溫斷龍脈後果。

要說這天下風水巧術是找到龍脈利用龍脈,這劉伯溫什麼反其道而行要龍脈斬斷呢?這提到當時劉伯溫輔佐皇帝朱元璋了。

朱元璋大家應該陌生,他明朝開朝皇帝,關於他歷史記錄是詳盡,他是一個草根出身人,但是因為得天獨厚原因後實現了逆襲。他老鄉陳勝話“王侯有種乎?”這個陳勝沒有證明論題,朱元璋他完成了。

沒有成為皇帝之前朱元璋對治理國家有著抱負,想要建立一個國泰民安王朝。

可是隨著朱元璋成為了統治者後,他迎來了歷任皇帝通病,那如何讓自己打下來江山地歸自己所有,或者說如何讓這個皇位自己家族中世襲下去。

延伸閱讀…

龍脈斷了能再接上嗎

龍脈斷了能再接上嗎

可是世間是相信天選之子,能成皇帝人是命中註定,說是有神龍保佑,像朱元璋相信自己之所以能成皇帝是因為自己是真龍天子,所以想到這一點後朱元璋想到了解決朱家江山永流傳辦法。

這個辦法斬殺朱家以外所有龍脈,這樣元朝可以長治久安,朱家能江山了。

這種想法現代看來是一種設想,可是古代封建王朝中是有道理,封建王朝講究風水,而且迷信,不然怎麼會有真命天子這個成語出現。

所以這個斬殺龍脈想法朱元璋提上了日程,因為是一件涉及江山社稷大事,所以委派誰是一個難題,於是這個時候朱元璋想到了他一位大臣劉伯溫。

說起來劉伯溫朱元璋來說有多,好像人要有雙手,對朱元璋來說劉伯溫他雙手。

劉伯溫不僅文韜武略了得,而且還是元朝開國,大家知道朱元璋是一個人,而且他和曹操有著疑心病,所以建國後朱元璋於那些開國功臣可謂是毫不留情,可是劉伯溫並沒有受到牽連,相反受到了朱元璋重用。

這是因為劉伯溫不僅能文能武,他有一個優勢那洞察天地。

百姓中流傳著一個故事:劉伯溫時候機緣巧合之下學習了《六甲天書》和《奇門遁甲》兩本奇書,後劉伯溫成了一位半仙,不僅會奇門遁甲神機妙算,能夠看到人命格以及天地走勢。於是朱元璋看中了這一點斬龍脈重任交於了劉伯溫。

得到任務後劉伯溫沒有推脫動身朱元璋斬殺各地龍脈,相傳我國大大小小一共有100條龍脈,其中有九九條劉伯溫斬殺了,這是一種誇張說法,不免有些失實,可是這證明了劉伯溫確實是斬殺了眾多龍脈。

第一個問題,中國龍脈沒有劉伯溫斬殺完了。要知道中國單單是中國文明史有上下五千年了,況且文明史之前中國地域構成就是存在了。

所以龍脈形成可不是這一朝一夕之間,而是超越了五千年文明史時間,了成千上萬年演變和匯聚形成了現在龍脈佈局。

說中國大地地大物博,人傑地靈,還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保持著活力和傳承國家,所以中國龍脈怎麼可能是區區一個劉伯溫能夠斬斷呢。

第二個龍脈是怎麼斬殺?這個斬殺方法肯定不是地拿著寶劍刺幾下就行,劉伯溫斬龍方法有斷走勢、割龍肉、伏龍釘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奇招。

劉伯溫如流傳兩次斬龍脈,一是無錫龍脈,二是蘭州龍脈了。

斬殺無錫龍脈時候劉伯溫採用割龍肉方法,當時劉伯溫到無錫龍脈腳下時候感覺到了此地之處,思來想去想到了一個最佳辦法那利用當地居民去割龍肉。

當時無錫是一個地方,百姓疾苦,於是劉伯溫放出消息龍山上挖來泥巴,然後捏成小人能賣錢,而且還請來了泥塑方面有能力工匠來教學。

於是百姓聽後爭先恐後地湧上了龍山挖泥捏泥人,後龍山上泥巴百姓挖了大半,可是這並不是劉伯溫計劃,他計劃這時開始。

因為劉伯溫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光是割龍肉不足以讓龍脈死掉,只有龍脈徹底殺死算是斷了龍脈威脅。可是劉伯溫準備龍頸處挖坑殺龍時候,一場始料未及事情發生了。

中國兩條水龍脈,即黃河和長江,這兩條河流造福並養育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然而,中共修建三峽大壩後,風水師哀嘆,三峽斬斷了中華龍脈,破壞了中國風水,子孫後代帶災難,中共遭天譴。唐朝高僧黃蘗預言,中共某年氣運,開始走向死亡。

中國風水理論,中國地勢,西北,東南,所謂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先天八卦看來,東北艮,昆崙山,屬於祖山。中國傳統哲學角度看,天地人一氣。氣地面凝結龍脈,形成山脈和水脈。所以,昆崙山開始,中國有三條山龍,兩條水龍。龍脈通,國運昌。龍脈窒,國運受影響。

兩條水龍指是黃河和長江,奇門風水地氣學說看來,長江以南屬景門,屬地氣南移後中國經濟發展黃金地帶,所以長江這條龍脈,要黃河,需要保護。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薑根迪如雪山,流經中國19個省、市、自治區,全長6,300公里,養育著中國三分之一以上人口。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奉節縣,東至湖北省宜昌市,西向東主要有三個峽谷地段: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因而得名。

三峽兩岸高山峙,崖壁,山峰高出江面1,0001,500米,處百米。

中共篡權後,強行修築三峽大壩。風水師說,中共此舉於是中國一條龍脈攔腰斬斷了,破壞了中國風水,子孫後代帶來無盡災難。而為禍人間中共,遭致天譴。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開工,2009年完工。然而,歷時17年、耗資2,000億元三峽大壩投入使用後,並沒有如官方吹噓能防萬年洪水,相反長江流域洪水頻發,且愈演愈烈。

延伸閱讀…

破風水、斷龍脈:史上那些挖別人祖墳的事

真相披露:劉伯溫斷龍脈的後果|朱元璋

今年6月以來,長江流域降雨,長江及支流水位暴漲,三峽大壩防止潰壩洩洪,導致下游洪水氾濫,災情。民眾怒斥三峽洩洪自保,於是變相潰壩,不顧民眾死活。

中國古流傳許多預言,預示中共到滅亡之際。唐朝高僧黃蘗寫了十四首《禪師詩》,預言了明朝滅亡、清朝各代、八年抗戰、國共內戰、國民黨退守台灣歷史事件。詩中提到中共某年氣運,開始走向滅亡。

黃蘗希運是福建福州人,幼年洪州高安(今江西南昌高安)黃蘗山出家,因此黃蘗名世,世稱黃蘗禪師。黃蘗禪師做過唐宣宗李忱師父,他是禪宗五大宗之一臨濟宗祖師臨濟義師父。

許多人並熟悉黃蘗,但他有一句詩是千古留芳。黃蘗《上堂開示頌》中寫道:「塵勞迥脫事,繩頭做一場﹔不是一番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許多人並熟悉黃蘗,但他有一句詩是千古留芳。黃蘗《上堂開示頌》中寫道:「塵勞迥脫事,繩頭做一場﹔不是一番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日月」是個「」字,這句講明朝滅亡時,中國進入一個閉關鎖國時期。 「青猿」是指清朝軍隊,「八牛」是「朱」字,「滇黔」即雲南貴州一帶,明朝曆帝(朱氏)吳三桂追趕殺死於雲南一帶。

「二九」這裡是二十九年,清朝1616建立國號金,到1644改國號,前後29年,「丹成」是個比喻,指清朝終於取得天下了。

「康」指清朝康熙大帝,西元1662年虎年在位「當」上了國家「頭」,國勢隆盛,史稱「康乾盛世」。了四方叛亂,所以是「四方戡定」,治理國政,達到古人所理想「垂拱而治」(治理天下像一件衣裳拿起來),所以說「四方戡定靜垂裳」。他開創盛世是唐虞(堯帝)以來沒有過盛世,所以說「唐虞後無斯盛」。

「五五」是25,「六六」是36,61年,為康熙在位年數。

「雍州」所出「真人」指雍正,不管他是正統接位也好,奪位也好,總之是他接了康熙皇位。

「鷦鷯」是生性一種鳥,說到了雍正個性。

「知法」,雍正法治,這不是治國常法啊。

「一週」是12年,雍正在位12年多一點,到死時兔年,虎年跟著兔年,於是虎年輪完一週。因為他有「」這種「法」來治理天下,會。所以才用了一個「嗟」字表示感慨。

「乾卦佔來景運隆」顯然是說乾隆,他治理是一個盛世,與康熙帝治世合稱「康乾盛世」,這句不但含了他年號,而且說明他在位年「運景隆」。一語雙關。

「六甲」,干支紀年法是60年,乾隆在位60年康熙一樣多,他超過其祖父康熙,所以在位60年自行退位了,所以說「六甲祖孫 」

「外攘籌邊策」指乾隆外政策很,「內禪無慚太古風」是說他晚年禪位,有太古禪讓風,三皇五帝禪位風俗。

「赤龍」「慶」事可「嘉」,雙關語,中含「嘉慶」二字。

「那怕蓮池開白花」指雖然有「白蓮教」不怕,沒有危險。

「龍來龍去逢蛇」指他在位頭尾龍年有關,龍年即位,跨到下一個龍年25年,而逢蛇年,即出龍年,不能到龍年後蛇年。

「宵旰勤勞一世忙」指道光在位時國事多艱,有鴉片戰爭,外侮禦,指道光勤政,「宵旰」是工作顧不上睡覺和吃飯,一世。

「英雄來海上」,外國列強海上進入中國,。中國歷代外患是大陸,這一次。

幾天來,三峽大壩變形傳聞,引起海內外輿論關注。長江視為世界上一條龍脈,早年即有風水師說,中共興建三峽大壩,切斷了中華民族龍脈,破壞了中國風水,導致三峽流域災禍。

中國古人講究地理風水學,長江視為世界上一條龍脈,它造福並養育了中華民族數千年。

正如《中華民族頌》歌詞中唱到:「青海草原,一眼看不完。喜馬拉雅山,峰峰到天邊。古聖和先賢,這裏建家園。風吹雨打中,聳立五千年。只要黃河長江水,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千秋萬世,直到。」

然而,風水師認為,中共興建三峽大壩,切斷了中華民族龍脈,數水電站,攔腰切斷上游水源,讓長江黃河斷流,使中華民族面臨前所未有生存危機。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薑根迪如雪山, 全長6300公里,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它流經全國十九個省、市、自治區,以來養育著中國三分之一以上人口,是名副其實「母親河」。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奉節縣,東至湖北省宜昌市,西向東主要有三個峽谷地段: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因而得名。

三峽兩岸高山峙,崖壁,山峰高出江面1000~1500米。處百米。

三峽大壩建成後,形成長達600公里巨型水庫,世界。 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後水位提高到10~75米;2003年6月,第二期工程結束後,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峽景區張飛廟被淹;2006年,長江水位提高到156米,屈原祠被淹;2009年整個三峽工程竣工後,水位提高到175米。

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底,三峽工程累計完成動態投資1849億元。有風水師認為,三峽大壩修建切斷了中華民族龍脈,破壞了幾千年來地質環境,帶來無形損失不可估量。

作者李淨明刊文說,中國風水理論,中國地勢,西北,東南,所謂天傾西北,地陷東南。

先天八卦看來,西北艮,昆崙山,屬於祖山。中國傳統哲學角度看,天地人一氣。氣地面凝結龍脈,形成山脈和水脈。所以,昆崙山開始,中國有三條山龍,兩條水龍。龍脈通,國運昌。龍脈窒,國運受影響。

大運河開通,溝南北兩條水龍,促進了當時及以後幾百年來中國經濟和發展。運河是順勢而為,而如今南水北調工程,是逆。

奇門風水地氣學說看來,長江以南屬景門,屬地氣南移後中國經濟發展黃金地帶,所以長江這條龍脈,要黃河,需要保護。如今,長江攔腰截斷,風水徹底破壞,不但會影響、天文氣候,會影響到經濟發展。

理界認為,長江是世界一條龍脈,它造福養育了中華民族,現在那些對八卦風水學知識一點所謂院士專家們,中國一條龍脈改變了,破壞了中國風水。

而且這種破壞子孫後代帶來災難,是無窮無盡。

古人說,「是不可征服,不可戰勝,人類只能適應,利用。」龍脈風水是可以亂動,否則它會帶人類災難。

在〈【風水龍脈斷了怎麼接】史上那些挖別人祖墳的事 |龍脈斷了能再接上嗎 |龍脈斷了能再接上嗎 |〉中留言功能已關閉